跳到主要內容

白蘿蔔料理變化-哈肯鋪春遊蘿蔔田產地小旅行 (廠商邀訪) Hogan Farm-to-table trip : Dried radish scones



哈肯鋪致力於開發台灣在地食材與麵包烘焙的結合,從哈南瓜麵包三星蔥系列麵包皆是與中小型農友契作的成果。以南瓜麵包來說,捨棄進口現成的罐頭南瓜泥,不僅增加製程;有時候,還會面對消費者對每一批南瓜風味各異所產生的質疑.哈肯舖往往得為此,為顧客多做食材的介紹。基於對麵包的熱愛,以及對土地、農家與消費者求取共好的理念,哈肯舖持續知易行難。


筆者受邀參加哈肯鋪舉辦的春遊蘿蔔園產地小旅行,在苗栗客家嬤嬤、古碧玲老師,以及何師傅不藏私的分享下,也有不同的體驗與收獲,期待與大家分享。


◆眼明手動拔蘿蔔

台灣冬季盛產的白蘿蔔屬於梅花系品種,體型白白胖胖,表皮纖細脆嫩多汁;夏秋兩季則是耐熱的矸仔系為主。當面對一片蘿蔔田,農家嬤嬤叮嚀著,不是見著菜葉就胡亂拔,而是見到冒出頭的蘿蔔才可拔取.親手抓著蘿蔔葉,有時輕鬆左右搖晃幾下就可把蘿蔔拔出土,有時則需要費點勁多搖兩下才可行。


每一個作物都是農友心血的結晶


每一次拔出白蘿蔔,總讓人驚喜,蘿蔔有的白白胖胖,有的因生長過程中的某些風土條件,導致「身材走樣」,蘿蔔外形還出現心形或特殊造型.參加活動的小朋友對特殊形狀的蘿蔔驚嘆連連,彷彿挖到寶似的。這讓我想起在某次主題為食物浪費的講座中得知,這些與眾不同的蔬果,因消費端的偏見,最終多半無法公開銷售,形成浪費.

透過產地旅行,或許可以是教育下一代認識真食物,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的一個有趣途徑


◆蘿蔔乾的製作 居安思危與愛物惜福    


前人的智慧 蘿蔔曬乾亦美味,在物資缺乏與冷藏設備不發達的時代,老一輩將盛產的白蘿蔔採日曬法,製成蘿蔔絲、蘿蔔錢,或日曬佐以鹽漬成為菜脯,讓食材可時間保存,隨時取用入菜。日曬菜脯的製作過程工序說來簡單,但也費勁,還得看天臉色.


必須先將蘿蔔洗淨,去除外皮上較老的纖維(不須削皮),接著切塊,放入鹽巴搓揉均勻,再放入甕中壓上如石頭等重物,讓蘿蔔加速出水.放置到隔天,再以手將蘿蔔反覆搓揉,或以腳踩讓蘿蔔脫水,經過重複搓揉與壓重的多道程序,直到蘿蔔脫乾,再進行日曬,

因著氣候變化,日頭是否充足,蘿蔔乾需35天曝曬,若不巧遇到陰雨,製成菜脯的時間就得拉長。


將菜脯裝瓶,又是另一個費時費勁的功夫,為了避免菜脯在甕裡因空氣而沾染水氣使之發霉,菜脯置入甕中,必須壓實,使其幾無縫隙.嬤嬤教我們一邊裝瓶一邊以木棍或扁壓擠菜脯,盡可能排除空氣.即使是成年壯丁,也費勁地裝填老半天,還不若嫻熟的嬤嬤巧勁。


有人說,蘿蔔乾是客家孩子在外最懷念的家鄉味,客家嬤嬤以有力的雙手,在甕口細心鋪緊幾片封甕菜脯,這道工序的細節,可說是江湖一點訣。



◆時間與等待 老菜脯的精華與台灣飲食文化

封甕後的蘿蔔乾會持續熟成,逐漸褐變,衍生出更豐富多樣的滋味。有人準備女兒紅,在女兒出嫁時做為迎賓禮;一甕充滿歲月的老菜脯,煮成老菜脯雞湯更是甘醇有味。




上圖是2014年曬成的蘿蔔乾,下圖黝黑的則是1999年就裝甕的老菜脯.歲月的熟成,老菜脯成為餐桌上有錢也不一定買的到的『黑金』。


食材專家徐仲,曾經在2010年舉辦過蘿蔔乾品嘗講座,講座中提到韓國透過泡菜創造外匯、義大利人運用在地食材結合歷史文化成為觀光特色。近幾年泰國菜風靡全球,為了一探究竟,木不子曾到泰國參與各式料理課程,但依然想不透,台灣不論是歷史背景(日本殖民、大陸遷台、近年的新移民)或自然氣候(北回歸線跨越)都十分多元,是值得外國觀光客體驗亞洲飲食文化的好選擇。


在產地旅行當天,木不子與產地達人古碧玲聊過之後,才明瞭原來在國際間引起風潮的泰國美食,背後有著完整的行銷策略,這讓木不子難免感到無奈,不過,近幾年有愈來愈多農友進行產地復興,更有愈來愈多有新的業者,致力於連結產地到餐桌的距離,也力圖發展台灣的特色飲食,或許這是個新的機會。



◆當蘿蔔乾遇上西點師傅   

蘿蔔乾可以變化出各式各樣的美味料理,從菜脯蛋、客家豬籠粄(艾草粿)到菜脯雞湯,樣樣美味


擅長西點的何師傅,這一天示範以菜脯揉入司康,何師傅表示,菜脯與慣用於司康中的葡萄乾、蔓越莓在口感上有幾分相似,但菜脯鹹香迥異於西式的果乾.師傅巧思創作菜脯司康,迸發東西結合的味蕾火花。

如果想要在家動手做,何師傅提醒大家幾項祕訣:
1.菜脯的分切的尺寸大小適當
2.菜脯入鍋翻炒的火侯掌握,保持蘿蔔乾脆度,別炒過頭
3.蒜頭要挑掉,才不會搶味

4.選擇安心無虞的日曬菜脯,菜脯防腐劑超標的新聞時有所聞,大家務必要小心選購

剛出爐的日曬菜脯司康,散發出誘人香氣,鹹香帶著甜味,層次豐富,堪稱完美的中西合璧。




◆番外篇:丟下去就好超美味丁香魚白蘿蔔湯

木不子曾經看過一部關於日本食物教育的紀錄片:日本校園推動讓小朋友動手種菜,種植的種類繁多還包括不受小朋友歡迎的青椒和茄子,接著學校營養午餐就用小朋友收成的蔬果來料理,平常討厭吃蔬菜的小朋友把營養午餐一掃而空,連大家最害怕的青椒茄子也不例外。

此次木不子將此次春遊蘿蔔園帶回家的現摘白蘿蔔,加以料理,嚐來特別美味,不僅是新鮮食材的本味,或許也驗證,親身走進農地的『神奇作用』!若有機會,建議大家也到產地走走,應該有另一番體驗。



丁香魚白蘿蔔湯

食材:

丁香魚20g
飲用水 500cc
白蘿蔔切條 160g
米酒 1茶匙(可省略)
方法一:全部丟進鍋中,煮滾後轉小火悶煮至白蘿蔔熟透即可。
方法二:丁香魚放入鍋中到入米酒炒香,接著放入飲用水與白蘿蔔,煮滾後轉小火燜煮至白蘿熟透即可。



更多關於哈肯鋪的美味資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焦糖做法-焦糖做法與常見的5個問題

焦糖做法常見的5個問題Q&A:焦糖做法常見問答彙整 Q:煮焦糖有幾種方法? A:焦糖做法分兩種,乾式加熱與濕式加熱,都可以做出美味的焦糖,濕式加熱先加水把糖融化,讓加熱效果更均勻,但須留意如果有殘留未溶解的砂糖,也可能會發生反砂的現象。 丙級烘焙焦糖布丁的焦糖糖漿食譜 ,採乾式加熱,再加入熱水,扮成焦糖糖漿。 焦糖爆米花食譜的焦糖 ,採濕式加熱,糖與水先混合再加熱的方法。 Q:焦糖做法如果要加水溶解糖,再一起共煮,糖與水是否有固定比例? A:一般焦糖做法中,水的用量大多是糖重量的1/3~1/4,先用水份將砂糖用成濕砂狀態。提高水分用量,水分蒸發時間會拉長;用量過低,則容易發生殘留未溶解砂糖。 木不子建議初學者, 可提高水分用量讓砂糖徹底沾濕(超過重量砂糖重量1/3的比例也行) ,如此可避免未吸水的砂糖顆粒引起反砂;當然,提高水分用量的代價,就是要花費更長的時間烹煮,但是失敗率也相對下降。

馬鈴薯-為什麼馬鈴薯料理吃起來苦苦麻麻的?

【馬鈴薯】為什麼馬鈴薯料理吃起來苦苦麻麻的? 馬鈴薯料理很好吃,但吃到讓舌頭發苦發麻的馬鈴薯料理,很掃興!不管是馬鈴薯燉肉、馬鈴薯沙拉還是馬鈴薯泥,馬鈴薯發苦就是一件恐怖的事。 在哈洛德‧馬基的食物與廚藝書中,木不子理解了馬鈴薯發苦的原因,可以作為避免馬鈴薯地雷的方法,馬鈴薯控必備廚房知識! ◆ 馬鈴薯有苦味正常嗎? 正常。馬鈴薯以含有大量茄鹼(又稱龍葵鹼)與卡茄鹼著稱,兩者都是帶苦味的有讀生物鹼,因此馬鈴薯嘗起來,其實帶有一絲苦味,當生物鹼含量越多, 苦味也就越強。 ◆ 什麼樣的情況下馬鈴薯的苦味會變明顯? 光線的曝曬容易讓生物鹼含量增加,苦味也會變得明顯。由於光線同時有助於形成葉綠素,因此 當馬鈴薯外觀泛綠,有可能就是生物鹼含量超標的跡象。 此外在壓力環境下生長與光線曝曬環境,都可能引起生物鹼含量倍增,甚至到正常量(每100公克馬鈴薯含2~15毫克生物鹼)的三倍。 (書中提到的壓力環境下生長,木不子不是很了解壓力環境的定義,歡迎有種植經驗的朋友分享。) ◆ 馬鈴薯應該如何正確儲藏? 1. 放在陰暗角落避免受光線照射持續增加生物鹼。 2. 別放進冰箱冷藏,低溫冷藏儲存過的馬鈴薯,切開後烹煮變黑的情形較常溫儲存的馬鈴薯嚴重。  2014/12/12修正,木不子誤解《食物與廚藝 蔬果、香料、穀物》  P82~85的文字意義,請大家掠過這段說法。自己的經驗是冰過的馬鈴薯煮完比較容易發黑,但是目前還找不到相關的原因。歡迎大家提供。 3. 若購買大量馬鈴薯,無法快速消耗,木不子建議可以把馬鈴薯洗淨蒸熟,接著再依據料理需求切塊或壓泥分裝,送入冷凍庫冷凍。必須注意的是,在馬鈴薯冷凍的過程,水分會與澱粉脫離,所以解凍馬鈴薯塊時馬鈴薯會出水,不同的馬鈴薯品種,出水程度不同,可依料理需求選擇;冷凍庫的幸福生活提案一書提到:將馬鈴薯壓成泥,可以改善馬鈴薯解凍後水水軟軟的狀態。木不子覺得,壓成泥的馬鈴薯依然還是會出水,只是出水後可以立即被附近的馬鈴薯泥吸收。 2014/12/12補充from Patty: 1.新鮮現採的馬鈴薯可放在陰暗角落,並蓋黑布避免受光,延緩發芽,避免增加生物鹼(龍葵鹼),可放三個月。(PS:市場販售的馬鈴薯,在篩選過成中會進行沖洗,農作物遇水容易發芽,所以無法在角落擺放三個月。...

[廚房新手] 量匙量杯與常見食材容量重量換算 酵母粉比例

最近有許多朋友詢問了有關部落格上食譜所使用的杯匙的定義,附上木不子平日所使用的量杯量匙與常用的單位換算表,祝大家烹飪愉快! 左邊是量匙依序為:1大匙(15cc) 1茶匙(5cc) 1/2茶匙(2.5cc) 1/4茶匙(1.2cc) 右邊為量杯 240cc 木不子以前在瑞典念書時由於沒有電子秤所以常常參考重量容量的換算表(見下表)。 常用材料容量重量換算表 名稱 1 小匙 (1t) 1 大匙(1T) 1 杯(1cup)   5cc 15cc 240cc 低筋麵粉 2.5g 7g 120g 高筋麵粉 3g 8g 105g 玉米粉 2g 7g 90g 杏仁粉 3g 7g 80g 太白粉 3g 9g 120g 奶粉 2.5g 7g 100g 泡打粉 3.5g 10g --------- 小蘇打粉 3g 9g --------- 塔塔粉 3.9g --------- --------- 可可粉 2g 6g 80g 乾酵母 3.3g 10g --------- 吉利丁粉 3.3g 10g 細鹽 4.3g 13g ---------- 細砂糖 4g 13g 170g 粗砂糖 4g 13g 170g 糖粉 2g 6g 100g 蜂蜜 7g 22g 290g 沙拉油 4g 14g 190g 鮮奶油 5g 15g 200g 奶油 4.5g 14g 205g 酥油 4g 13g 180g 牛奶 6g 17g 210g 煉乳 6g 17.5g 240g 優格 5g 15g 210g 清水 5g 15g 200g 可可粉 2g 6g 80g 即溶咖啡 2g 6g 70g 葡萄乾 ----- ------- 170g 引用自 Mami的魔法廚房 ...